这几年“知识”这个词非常热门,随着络进一步普及、自媒体的兴旺,带来了“知识付费”时代的繁荣。于是有人把与知识相关的、差不多被人遗忘了的几句话翻出来,比“知识就是力量”,或者“知识改变命运”,似乎有知识的人现在很容易放光彩,哪怕找不到一份好工,利用自媒体也能成为名人、赚钱。
不同时,另一个针锋相对的观点也经常出镜,那就是“读书用论”。很多大毕业生,脑子里填满了知识,但连工作都找不到。尤其是农村出身的大学生,不但无法改变可悲的命运,成为书呆子的可能性更高,连返回农村去都不大可能有出息。知识付费确实让某些人收入大增,但也有些收费自媒体或平台已经人气冷落或者关门了。
于是有人疑惑了?知识到底有没有力量呢?如果想改变命运的话,追求知识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呢?
Liston认为,要判断知识如何如何,我们先要给知识出一个确的定。如果连知识是什么东都没搞清楚,或者你以为的知识,跟以为的知识,不是同一个东东,那讲再多也是废话,只会越掰越糊涂。
知识是什么?普遍认为,对事的认知、理解、见闻等组成的信息,就叫做知识。英语单词写成knowledge,跟中文的知识的含义范围差不多。
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,知识泛指见闻、技能、思维所组成的一切成果。如果是这样定义的话,那知识大概跟“文明”这种概念处在同样的高度,无所不包了。
不管哪种定义,只要有定义,我们就好做判断了。
如果知识仅指见闻,也就是单纯的信息,肯定是没多少力量的,也是无法改变命运的。如果知识指见闻、技能、思维三方面的综合内容,相当于人脑的所有能和内容,那就非常有力量了。
中国的学校,历经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一直都是填鸭式教学方式,让学生背了大量知识,没练任何技能,思维也没被开。结果除极个别人以自学的方式掌握了一些技能、开发了思维之外,其它大部分都是只有一脑袋死知识的书呆子。
有思维有头脑的人,可以做各种工作,体力型脑力型主管型都行。没头脑的人,只能做点螺丝钉的工作。
比如做衣服,练过装拉链技能的人,只让他装拉链,他能装得比较好。或者领子袖子也能装好,但前提是:得有人告诉他要装哪里。
如果服装设计师做好了设计稿并选好了面辅料,打版师做好了纸样,螺丝钉就能把这件衣服做出来,效果大致还不错。但如果你让螺丝钉自己定款式、自己挑面辅料、自己定尺寸画裁剪图,螺丝钉就头痛了,根本不知道怎么挑怎么定。
螺丝钉的英语也许足够应付阅读和日常交流,但最多也就是在某个公司当个小翻译员,把别人说的话转换成中文。自己说?没什么可说的。
螺丝钉往往并不缺乏某方面技能,但却缺乏把各种资源调配组织安排到合理的思维能力。说白了,螺丝钉只能听吩咐做事,做点固定的事,但脑子却不好用。
螺丝钉在以前没问题,有一技之长的人往往活得比较体面。但智能时代来了啊筒子们,如果你还以为把某个技能练熟了就可以在工厂里捧一个稳定的饭碗,很可能你还没反应过来,工厂已经引进了全自动生产线,不需要你这个熟练工了。智能时代,螺丝钉分分钟可以被机器人取代,从而失去工作、失去社会地位、失去一切,变成跟孔乙己一样不适应社会的可怜虫。
螺丝钉有利用价值时,被社会利用。没利用价值时,被社会抛弃--这就是螺丝钉的本质。当发现自己逐渐被社会淘汰的时候,螺丝钉是非常焦虑的。最焦虑的问题,是明知道有很多新职业变得热门,但自己不会,要学也非常困难。
完整内容请查看原帖。
看懂了。
只能当螺丝钉的死知识没用,要自己的头脑能灵活应用的信息、技能、各种资源,才有力量。
现在看新闻,老是哪家自媒体又不行了、谁家的知识付费又玩不下去了。这些不行了的,说白了都是搬运工,到处抄点死知识来卖钱,一开始还有人买,看得多了,大家都烦了。
没有想过知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,每层的力量是有区别的。
知识付费因为处在最低层次,单纯卖知识,容易走下坡路。培训班单纯教技能,教出的人能找工作,但也容易被裁员。缤纷这样教头脑思维能力的,学起来比较高难度,但学完后是真正的人才,找工作容易,成为职场高手容易,自己创业也容易。
当大家知识缺乏的时候,知识是有价值的,当大家有知识的时候,知识显的廉价,只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